当前位置: 首页 · 学生工作 · 正文

学生工作

追光者日记(二):行知路上,一场温暖的延续
编辑:张傲娜 核稿:陈帅帅 终审: 董萍 来源: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发布日期:2025-10-23 点击量:

题记:山野田畴,是他们的三尺讲台;繁星灯火,是他们的诗与远方。他们,是合师播种在乡土深处的种子,是乡村教育薪火相传的“追光者”。在建校70周年的荣光时刻,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推出系列报道《追光者日记》,让我们一起走近教科院培养的优秀定向师范生,看他们如何似苔花般在乡村教育的土壤中静静绽放,用微光吸引微光,最终汇聚成照亮基础教育未来的璀璨星河。他们的日记里,有艰辛,更有无悔的选择,有汗水,更有梦想开花的声音,这是一曲献给师者初心与时代使命的青春赞歌。

黄贤程,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7级学生,现任淮北市相山区实验中学教师,肩负班主任职责,并担任校团委副书记。自毕业以来,扎根基础教育一线,荣获安徽省首届作业设计大赛二等奖,被授予相山区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优秀班主任”等称号,所带班级被评为区“先进班集体”、市“优秀少先队集体”。荣誉背后,是黄贤程对教育梦想的执着坚守,也是母校“爱满天下,知行合一”精神的生动写照。

春雨润物,知行之力厚积薄发

从孩提时代起,成为一名教师便是我心中不灭的星火。怀揣这份朴素而炽热的理想,2017年我步入了合肥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。四载春秋,那些曾点亮心灵的师长身影,至今温暖如初。依然记得,初入校园时那个躲在角落的青涩自己,是董丹丹老师与全班同学的信任,让我第一次勇敢站上成长的舞台。在人生关键的“拔节孕穗期”,幸遇一群引路人:吴秋芬老师以教育学者的睿智为我开启专业之门;闫龙老师在阶梯教室的谆谆教诲,李群老师在办公室的耐心点拨,汪昌华老师在项目指导中的一丝不苟,共同构筑了我的教育人格;翟莉老师的严谨治学,唐洁老师的科研训练,董丹丹老师在赛事指导中的倾囊相授,以及所有给予帮助的老师,将我从理论的课堂引向广阔的实践天地。那些为竞赛挑灯夜战的日子,那些被反复打磨的教学设计,都化作青春勋章上最深刻的成长印记。

回望合师岁月,学院为师范生成长搭建的多元平台,成为我站上三尺讲台的坚实底气。从普通话训练、课件制作,到四六级模拟考试、教资笔试面试指导,学院总在我们需要时提供精准的赋能课程。大一、大二的见习让我初识课堂,大三的实习则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预演。更难忘的是,晨光中翻飞的空竹,音乐厅里回荡的合唱,砚台边弥漫的墨香,琴房中流淌的音符,以及在师范生训练基地的声声演练……这些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,如同春雨般无声浸润,塑造了我全面而立体的教育素养。

远方召唤,青春理想永绽光芒

当毕业季的繁花再次盛开,我带着这份积淀回到家乡,在相山区实验中学开启了教育生涯的第一课,同时承担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六个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,这充满挑战的开端让我无比充实。延续着大学时代的那份主动与热忱,我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机会,踊跃参加各类教学比赛。“不论名次,只为成长”,成为我专业发展路上不变的初心。

教育最动人的模样,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。至今难忘班上的一位男生,孩子家境普通,学习上虽付出诸多努力却成效不彰,随着中考临近,焦虑日深。我没有放弃,一次次在课后与他谈心。近三年的陪伴,让我赢得了学生的完全信任,他将内心的苦恼与困难向我尽情倾诉。我们师生二人共同寻找问题根源,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。渐渐地,学生自信重回眼底,成绩稳步提升,最终成功考入一所省级示范高中。直至今日,我们仍保持着联系,学生会向我吐槽烦恼,也会欣喜地分享进步。“这或许就是教育的回声”,当年老师在我心田播下的火种,正通过我传递给更多渴望光明的灵魂。

从“梦想开始的地方”到“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”,大学的经历与师恩于我而言,珍贵无比。合师赋予我的,不仅是安身立命的专业本领,更是薪火相传的教育信仰。今年,我迎来了第二届学生,我将继续怀着感恩之心,行走在知行合一的大道上。

有梦想的人生,永远是青春进行时。将教育作为一生的梦想,便是为人生锚定了厚重的远方。勤学修德,为人师表——青春的容颜终会老去,但青春的理想信念,必将伴随漫漫人生路,永绽光芒。在黄贤程的故事里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轨迹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,一种力量的延续。他的每一步,都在诠释着:真正的教育,是一场温暖的延续,是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的伟大旅程。(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:教院学工)


下一条:追光者日记(一):最是蔚蓝深处,行知映照初心

合肥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版权所有

联系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行知楼7楼 

电话:0551-658374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