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记:山野田畴,是他们的三尺讲台;繁星灯火,是他们的诗与远方。他们,是合师播种在乡土深处的种子,是乡村教育薪火相传的“追光者”。在建校70周年的荣光时刻,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推出系列报道《追光者日记》,让我们一起走近教科院培养的优秀定向师范生,看他们如何似苔花般在乡村教育的土壤中静静绽放,用微光吸引微光,最终汇聚成照亮基础教育未来的璀璨星河。他们的日记里,有艰辛,更有无悔的选择,有汗水,更有梦想开花的声音,这是一曲献给师者初心与时代使命的青春赞歌。

李紫薇,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6级学生,现任安徽省涡阳县楚店中学教师、学生发展处主任。曾荣获“安徽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“亳州市教坛新星”等荣誉称号,多次在省市级优质课等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得奖项,指导学生在第十一届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“未来太空车项目”获得亳州市一等奖、省级三等奖。
蔚蓝深处,行知之种破晓而出
2016年初入合肥师范学院,校徽底色的那抹蔚蓝正像明月清风,为我打开了大学校门,也开启了我的大学新篇章。在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求学期间,我以笔为舟、以梦为帆,在“爱满天下,知行合一”校训的浸润下,将陶行知先生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精神刻进生命的年轮。
合师的课堂,是我教育初心的启蒙之地,学校诸多优秀教师正如校徽上的那抹蔚蓝,为我以后的教育之路增添色彩。学院的课堂是丰富且充实的,吴秋芬、李群、闫龙、汪昌华等老师待我们像儿女般尽心尽力,教育学、心理学、课程与教学论等一门门专业课,让我们在实习见习的舞台上从不畏惧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,他们也如明灯,耐心为我们解答疑惑,细心帮我们提升能力,让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的“行知之种”在我们心中的沃土破晓而出。
课余时间,我与学院学生会的小伙伴们组队到省立儿童医院开展志愿服务,看望慰问生病的孩子们,在消毒水的气味中为他们翻开精彩绘本的星空。大二暑期,我又带队组织不同学院的学子奔赴蒙城乐土中心小学开展“行知学堂”,学院老师们的实地慰问让我倍感温暖,当地电台的报道也让我倍感荣耀。
也正是这抹蔚蓝不断使我的大学生活色彩斑斓。在合师良好氛围的激励下,我也不断做出自我挑战,持续发光发热。曾连续两年担任学校和学院元旦晚会、迎新晚会等主持人,用激情的语言编织青春的经纬,通过学校选拔,我又荣幸地成为学校校史馆的讲解员,以讲述唤醒往昔合师的记忆,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合师的历史与荣耀。

星火燎原,行知之花灼灼其华
毕业后,我将“知行合一”的火种播撒在三尺讲台,努力将自己塑造为亳州教育土地上的一株青松,用扎根的姿态诠释着“知行合一”的教育初心。
在乡村中小学,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,我细心讲解,耐心引导,将课本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与有趣的互动中,让课堂中不仅有朗朗书声,更有思维的碰撞与欢快的笑语,让知识的种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深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心田。课后,我积极组织孩子们的“入团仪式”,让红色基因在少年心中生根;“学雷锋月”期间,我带领小学生们深入当地敬老院奉献爱心;在建党百年的礼炮声中,我主持学区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等演讲比赛,让青春誓言在涡河之畔久久回荡。我组织学生们开展活动的新闻多次被“安徽经济新闻网”“中安在线”“亳州频道”“乡村振兴网”等转载。
2022年,我凭借着大学的专业基础以及工作的经验积累,荣获“亳州市教坛新星”称号。2024年,我在专业领域上不断精进,在亳州市初中语文“优质课大赛”上名列二等奖第一名。2025年,我指导学生在全国第十一届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“未来太空车项目”崭露头角,获得亳州市一等奖,最终荣获安徽省三等奖,我个人也荣获“安徽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称号。
当我作为青年代表出席共青团涡阳县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时,胸前的团徽与脑海中合师的校徽交相辉映,那一刻,我用钢笔写下:“合师予我以爱,行知赠我以翼。”

从巢湖之滨到涡河两岸,从合师学子到乡村基础教育工作者,我愿始终伴着合师赠予我的这抹蔚蓝,将教育初心从“爱满天下”的沃土中萌发,在“知行合一”的春风里拔节。(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教院学工)